成功申请者经验访谈 —— 吴宇翔(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 06年入学)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申请者背景:
申请者姓名:吴宇翔(以下简称吴)
录取专业: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传媒设计硕士专业·平面设计方向
面试时间:2006年3月25日
地点: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

·经验谈:

1. 选择去伦敦艺术大学的原因有哪些?

吴:首先伦敦艺术大学有很高的声誉,在读书的时候就有耳闻,那时候还叫London Institute. 我所读的学校曾邀请荷兰设计师埃迪文.沃尔博格来作一个学术报告,其同为设计师的夫人潘特拉.简森女士向我推荐位于伦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还有在身边的朋友同学都给我了极大的鼓励,使我有勇气申请这所学校。

2.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的?

吴:04年毕业以后,因为当时毕业设计要在美术馆展览,所以放弃申请05年的入学,其实申请应该早作准备,尤其是作品集和语言上。

3. 申请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有什么经验与大家分享?

吴:首先,就是英语吧。毕业以后,开始重新学习英语,雅思考得也并不理想。通过这个教训才知道要抓紧时间。英语不好麻烦的事情很多,比如课程翻译等。
作品集的准备也是困难之一,开始整理时不知道如何着手。
另外希望大家能有好的心态,要有自信,与代表处老师多联系,他们会很耐心地帮助你。还有就是意志力很重要。

4. 申请硕士需要哪些材料,英语成绩是不是要求很高?

吴:按照专业要求来准备,或者可以直接问代表处的老师。申请材料中,英语成绩暂时不需要考到7分,主要还是看作品。但是入学前必须要达到语言要求。

5. 是否参加过国内面试,是怎样一种形式?

吴:参加过,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需要预约,北京代表处的老师会帮助你安排具体的时间。然后在面试当天,带上作品集和其它材料,注意提前半小时到达。
面试老师就是来自圣马丁的教授,面试那天前面的同学在一间办公室内与教授面谈。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如果表达上有问题也不用太担心,代表处的老师会协助翻译。
面试时不光是对申请者的考察,面试老师还详细介绍了课程的设置,关于整理作品集还给我很多好的建议。教授会向相关的专业导师推荐申请者,他的评语对于最终取得成功很重要。

6. 申请中是否只有一个志愿?怎样多做选择?

吴: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读平面设计,大学中的三所学院都开设有这个专业。最终在代表处老师的建议下,根据入学时间不同,选了其中两个。一个是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每年10月份入学。另一个是伦敦传媒学院,每年1月份入学。

7. 文字材料当中最重要的是哪部分,学习计划书还是简历或其它?

吴:学习计划书以及个人陈述,也是代表处老师一再强调的,学习计划书可以展现你的思维逻辑和你的理想,教授也可从中预测你做项目的潜力。个人陈述可以让教授对你有一些背景了解,就好比我们听一支乐队的歌,觉得很不错,就会想知道乐队成员走上音乐道路的成长过程以及环境。

8. 一定要有工作经验吗?学校中的实习或兼职经历是否算作工作经验?

吴:申请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我看来,学校中的实习或兼职经历都算工作经验,只要你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我是做平面设计的输出时,就要做显示器的色彩调整及色彩校正,使显示的图像和最终输出的图像颜色之间尽可能地接近,一般电脑默认的GAMMA值是适合网络浏览。要知道不同质量的图像需要不同的精度。在输出中还会遇见一些选择题。

9. 作品集是如何准备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吴:大学时候,就一直积累作品。数量和种类倒是不少,但一开始就很困惑,想把所有作品都给老师看,又怕缺乏条理性。
后来问过代表处的专业老师得知,大学更期待看到的是申请者近期的设计方面的作品,基础绘画作品等可以用作补充。
按照老师们的建议我做了初步修改,面试的时候顺利通过,那时面试官Andrew教授又提出了很多新的具体建议给我。回去后,我重新调整了作品集,打破了以前的顺序,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最后作品集连同其它材料一起交到北京代表处老师那里,他们帮助检查之后才送到大学。
这就是我申请的整个过程,用了两年时间,最终实现了理想。回想起来,能够准备出完整的申请材料,代表处老师和Andrew教授给我的建议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

10.对将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打算

可能会做老师吧。成为一名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为未来中国与世界的视觉艺术领域做出些帮助。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家除了艺术天分外,更该具备深切的社会良知。

吴宇翔作品


(1)


(2)


(3)

文字版权归伦敦艺术大学北京办公室,图片版权归学生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拷贝。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