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艺术大学暑假班 学生眼里的伦敦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学生眼里的伦敦:廖宜航

回想刚到伦敦的窘况,一下飞机就已经感受到了伦敦夏日的多雨,跟北京是不一样的。刚到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与惊奇的,惊讶与伦敦的气候,是北京的春季,惊讶伦敦的安静,不像北京的嘈杂,惊讶到晚上8点多的时候,外面还是亮着的。

到了home-stay,先跟房东交流,突然切换语言模式也有点不知所措,知道了房东叫MARY,MARY看起来好像是个很严肃的老太太,但是交流起却很为我们着想~~

而当你走到伦敦的街上,不论你穿着靴子或是拖鞋,套着毛衣还是短袖,都不会有人惊讶的看着你,在这里,你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转眼一周过去,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11点多钟就犯困,早上6点多就睁眼,然后走几步路去做double bus,然后转伦敦的underground,像周围的人一样拿着Metro的报纸,在地铁狭小的空间里,有时候站着,有时候坐着,听到周围人都说英语也不觉得惊奇,好像就那么几天就已经融入了这个地方一般,慢慢也有了些习惯。

有时候一个人就那么漫无目的的走着,你也能看到躺着路边草地上的人,或是坐在露天咖啡馆喝着咖啡的人,生活节奏一下就慢了下来……

晚上有时候还是赶着当天的英语作业,或者是下午的设计稿子,能体会到那些已经到了国外来读书的人的生活,这边有那么多的书店,那么多的好书,有那么多的CD,有那么多的博物馆,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可以想象,在走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的不舍。

还记得大英博物馆里的珍贵陈列,是以前在书上就一直读到过的;记得国家画廊里的莫奈、梵高,是学画画的时候的崇拜,所以的虚拟都变成现实……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景,忘了是谁说过:“当你对伦敦厌倦之际,就是对人生也已经厌倦了”

伦敦是个如此有魅力的城市。

佟毅:

之前我对伦敦只是纯粹的向往,对这个城市并不了解多少。当我踏足这里时,我感觉到伦敦是个晴朗,随和且包容的城市。人们对生活节奏掌握的很好,赶路时匆忙,工作时有条不紊,休闲时尽情狂欢。很喜欢雨中的伦敦, 在路上走着, 然后有鸽子在头顶悠然飞过。伦敦也是博物馆和画廊的天堂, 啃着面包畅游其中真是幸福。在接下来的两周,一定要在继续伦敦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发现伦敦的精神。而且,一定要抓紧时间参观伦敦的诸多博物馆。

吴雨青:

伦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各种不同的思想与文化,并不因对立而对决,非要你死我活不可。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种声音都能被听到,对政府而言,该压缩的压缩,该投入的投入,奥运会筹备工作照样进行。

伦敦海德公园,世界有名。同样出名的是海德公园内的“自由演讲角”,当时政府划了“红线”:一不能污辱皇室成员;二不能煽动战争、鼓吹暴力,其余一概由你去说。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或者慷慨激昂,或者声嘶力竭,言者自言,听者自听,相安无事。到如今,互联网沟通了全世界,在网上发出声音已是趋势,“自由演讲角”也就不复存在。

伦敦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策划地之一,马克思在伦敦起草了他许多辉煌的政治篇章,《共产党宣言》就诞生在伦敦。宣称要埋葬资本主义的卡尔·马克思,至今在资本主义的“腹地”还是受到人们的尊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伦敦的一景。一片一片的大树,几十年、几百年,依然参天而立,路会绕着树而修,房会避开树而建。树木在伦敦,也算是幸运,不会屡屡遭受挪迁之苦、砍伐之痛。

浩瀚的世界版图,大大小小的城市星罗棋布,而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耀眼的光芒。伦敦的光芒,就在于它始终秉持着自己的特性,让一个个伦敦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个性的伦敦,永远的印象。

高飞

接触到伦敦的空气,一瞬间放松了自己。这里的人,建筑,街道,气氛深深的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想留下,哪怕只是在剧院吧台负责卖冰淇淋。这里是属于艺术的,跟时利益无关,他们在坚持的做事态度,似乎永远不会改变,这正式一位艺术工作者所必须的。I love London and I want to remove here.

点击查看:2011年伦敦艺术大学暑假班侧记

>>伦敦艺术大学2012年寒假班正在热招!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