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
今天上午听了个story-telling-making的讲座,那个女老师的博士研究课题很有意思,她用五个月走访许多伦敦的小学,让小孩子们与她合作来making story,因为小孩子是天生的讲故事高手,how professional designers can learn from children's ability to create and tell out fictional story through play, and apply that ability as a design concept stimulus。她是希腊人所以讲话口音挺重,我听懂了个百分之七八十吧,之间时间太长还走了几次神。不过这个观点确实很有意思,how can object serve between designing and telling。 中午第一次去了图书馆,借到了我最喜欢的一个女陶艺家的Lucie Rie,以前在豆瓣上看到她画册的封面就坠入爱河了,一直没有找到,小涵一看照片肯定就了解。中午在图书馆一连找到五本关于她的书,她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陶艺家,而是被称为modernist现代派者,说到当代的陶艺是绕不开她的作品的,而且,我在维基百科上看到她居然曾在我们学院任教!她的作品散发着一种无比纯净而宁静的气质,据说她为人非常不错人缘极好。嗯,太喜欢了,陶艺界女性的骄傲! 下午在大厅看了学院的各个工作室的视频介绍,我感觉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专业工厂,全是各种巨型机器,特别是金属铸造工作室,还要戴着面具和脏得看不见颜色的工作服,把火红的金属液体注入容器中间,这里就算是平面设计,书籍设计,也不是完全在电脑上完成,而是要亲自使用大量的丝网版画和凸版印刷术来完成作品,教育理念和国内确实很不一样。而且他们特别注重想法的过程,老师让我们每人开一个博客,来记录每天新的领悟,让她看到我们是如何达到最终的那个点,形成一个艺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个结果。 傍晚回来,房东Anna正好也上课回来,我一边炒菜一边同她聊天,她一直以为我的Designer Maker是fashion Design,所以老是问我很多服饰搭配时尚方面的问题,今天终于明白我学的是陶艺,并且非常开心地告诉我,她的父亲就是个陶艺家,然后她还从橱柜里拿出了一整套她父亲的作品,非常好看厚重的铁锈釉色,我真是太惊喜万分了,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之巧合的事情。并且她的老家那一整片在德国都是有名的陶艺村,大概就像中国的景德镇一样,她还给我看了一本介绍那儿艺术家的精美小书。所有的作品有种很德国的美感,严谨,厚重,精美。她开玩笑说,if you can't find job here, you can come back with me~ 我要做ppt了,明天还要做一个自我展示,曾经和未来。以Lucie Rie的作品结尾,对这位伟大的女艺术家致以我最最崇高敬意: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