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在伦敦请客 与美国女孩谈中西文化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昨天度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下午,英语课结束后我和sha一起到我住处,正好路上又碰到了同住的美国女孩emma,于是一同相邀共进午餐。

我对他们俩都说了很多次了,由我亲自下厨做饭给她们吃,但每天都忙忙碌碌没有机会,这次正好凑在了一块。我轰轰烈烈炒了两个菜:蘑菇肉片加各种蔬菜炒牛肉。话说来到这里之后我的厨艺貌似大长,而且每天都非常勤快地做饭炒菜。emma是美国人,喜欢墨西哥的辣椒,sha同是辣妹子故乡的,所以我这次毫不留情地放了三种不同的辣椒,emma一动筷子就嚼到了一个干辣椒,辣得她涕泪俱流,忙不迭地喝牛奶扇冷风,好久才缓和过来。

这天下午的阳光很好,灿烂地洒在餐桌上,我们快乐地聊着天,她们一个劲地赞叹着我的厨艺,大家开心极了:D emma正在学习中文,她的发音在外国人中算是很不错的,后来再一细谈原来她学过小提琴和大提琴,之前我还看一篇文章说,调查发现学音乐的美国人是最能说好中文的,因为他们比较了解音律,看来还真有那么回事。因为她学的是中国国际贸易所以对中国的种种传说非常感兴趣,我们又对她们国家的文化很感兴趣,所以交流甚欢,虽然之中总有些词语和语法我们不大理解。午餐结束时,大家都挺意犹未尽,周一是万圣节,emma邀请我们一起参加她和另一些美国朋友在一起的万圣派对,于是我们要穿着奇装异服,搭着地铁坐上公交走在人烟熙攘的午夜大街上,想一想都觉得幽默有趣,哈哈。

送走了sha,今天一早打开qq接到了她的几大段留言,她说她在来英国以前还误解了我,以为我是个很娇惯很小姐脾气的女孩,后来真正接触交流才发现想错了我,希望我们俩好好团结,一起努力,为中国人争一口气!我看了觉得非常感动,到了这边真的觉得民族使命感非常强烈,虽然说班里的同学都很友好,但是他们其实对我们几个中国人还是挺排外的,如果我们不主动跟他们交流,他们基本不会来搭理我们,或者因为我们口语并不很好,或者我们长着一幅不一样的面孔,我们都很努力地去争取,甚至有时候会刻意,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到了英国才发现之前想的什么,出了国英语自然就好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肯定思想很前卫,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里好多人,生活永远是在华人的圈子里,就像学校里经常看到一团中国人扎堆,连英语都很少用到怎么提高?而且他们也抵触这里的文化,思想完全还是停留在国内的状态,所以出不出国和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不主动不积极,无论是美国英国非洲都不会让你有所改变。比如之前我的那个香港房东,他的英语特别差劲,来英国十几年了至今还在中餐馆打工;比如有些中国学生,来了八九年了,从大学预科读到研究生,连基本的同外国人交流的勇气都没有,想法还像是八十年代人一样,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

真的要向前进了,不能再停留在小满足小幸福上,不能让他们看到中国人都是这个样子。就我自己来说,这一段专业上还有些迷茫和慌乱,如果混混忽忽一年一下子就没有了,怎么办?怎么办?sha,我们一起好好努力吧!


我的厨艺


Sha、美国女孩和我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