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人民网留学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
回想起来我为踏入这小不列颠王国,已经忙腾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突然闲了起来,想写点什么,为这段特别的日子。 我太喜欢欧洲这片有着深厚文化的土地了,仿佛走到哪里都是湿湿的白云蓝天,尖尖的古城堡,和一个个浪漫的街头拥抱。而这一切我都不会在美国那快餐文化的土地上找到。 这段日子是我上大学以来最为充实而快乐的一段,每天都是伴着满足和期待入睡,又在朝阳的耳语中醒来,因为有个无比清晰的目标在前方,一边茫然,一边清醒,一边向前走去。每天看着前一天的自己都觉得幼稚,又可爱极了。 从茫然不知所错地胡乱搜寻学校主页,到决定抛开中介自个申请,到反复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到决定转专业真正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再到用了两个星期弄完了一篇个人陈述,从把我的作品集给brighton老师看,然后得到了他们肯定的答案,再到无比痛苦地考完托福,再到莫名其妙地被伦敦艺术大学当场录取。等等等等,这段日子真的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体验,让我感觉到了生活有时候好奇妙好奇妙,会突然跳起来,送给你一个惊喜。 但是从被ual录取之后的狂喜中醒过来,以前觉得高不可攀的英国最好艺术学府突然就让我站在了门口,好像有种轻易地得到反而不够珍惜一样。我没有为之倾其所有,甚至当时都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我前三天才完成study proposal的中文稿,前一天才翻译过来,而作品集更是当天在陶艺场拍完照片,当晚花了六个小时做到凌晨才把ppt完成,其实当时的想法简单极了:为下一次面试积攒经验,但是,我也不要在这八国联军面前丢咱中国人的脸呀。 一切都很仓促,但我也确实表达了我想说的,我所拥有的东西。 而那天面试我的wendy超级严肃,虽说这段时间接触不少英国人,加上也常听一些朋友说说他们是如何友好而polite,但是也感觉到了他们那种相敬如宾的冷。一个又一个的专业问题,因为我都没有准备,没少啊呀嗯哦的,当时的心情就是好想快点结束逃出去!万幸的是我的口语还算流利,能脱口而出,没什么交流障碍,这应该给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且在她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理论课程有没有写过论文之类,我立马想起了现代艺术思潮中写的杜尚和中国禅的精神联系,这让她很是有些兴趣,而且她对我昨天刚拍照的那组陶艺作品很感兴趣,问了许多问题。但我总觉得我表现糟透了,尤其是当她告诉我该怎么修改研究计划,还给手把手修改时,我的心就彻底凉掉,觉得完了,这回彻底没戏,连这个都给我直接修改了,定是为我下次再试做准备。接下来她再说什么我也没听进去,只想着赶紧说完就让我打道回府吧。最后快结束时她问我还有什么问题,我想为下次面试做准备,就向她讨教我的作品集还应该如何提高,旁边的李进老师笑着说,教授已经录取你了!我当场惊呆!什么?什么什么?录取我了?!瞬间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冲着我开放了,无比兴奋地和wendy握了手,说see you there!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对着我笑了。 哈哈,这是我人生中那么奇妙的体验,觉得一件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突然就到手了。 从这个巨大的幸福中慢慢醒过来时,这些天的生活都变得有些散散慢慢,连小涵都说,看你自从被伦艺录取了,都懒了一倍。可不是,心里不由自主地就觉得,最高的一个目标就这么轻易地得到了,心中还真有些失落。刚休息了一天,便发起烧来,我那老爸子也无比开心地想着女儿要做伦敦人了,天天跟我通报今儿个又看了伦敦天气那叫一个冬暖夏凉呀,年均气温21度啦,有上千个博物馆等着我参观啦等等等等。 过了几天我还是好好思考了一下,伦敦艺术大学录取我并不全是我自己说的运气好,毕竟有那么多优秀的师哥师姐们没有被他们录取,我想定然是我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打动了他们。我觉得国外的研究生录取说难不难,但说易也不易,我分析了一下,我之所以被他们当场录取,应该有几个原因。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做了这套陶艺作品,而且本科时实验艺术专业一些作品确实也打开了我创造的思路,比较和现代艺术接轨,让他们看起来我是在思考,每个作品都有主题和思想的深度,而且我的研究计划也正好是我陶艺作品的延续,后来我才知道这正是他们研究生招生所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一步一步走过来,再延续地走下去。再者虽然时间很短,但我的ppt做得还挺好看,风格很统一而且感觉作品比较丰富,又挺贴近我所申请的硕士专业,因此给她的视觉印象不错;再者就是我的口语表达还行,最后她也夸奖了这一点,再者嘛……也许就是我穿着正式?化了一小妆?呵呵,反正,总是有那么些优势存在的。 所以,我相信,只要懂得自己想做什么,并且一直为之努力着,不停留,不放弃,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还有好多目标在出国前要一一完成,我要光光明明正正大大地通过托福90分,叽里呱啦地走进英国,我要读十余本有关中国文化精粹的书,真正做好一个有根有底的中国人。我要走访中国瓷都景德镇,好好地把这项老祖宗的技术学到手,练到家。 2010年11月11日·于北京印刷学院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