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人民网留学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
经常会觉得,世界真大,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人,这么多充满质感的思想,看着那些艺术家们精心制作的东西,觉得思考与想象能让人宽广得无边无际。 英国陶艺家Adam Buick的作品: 前天Sha介绍了她在展览会上看到的名叫Adam Buick的英国陶艺家。今天想起来我便搜索了一下,马上被他的一段Earth to earth的录像彻底地震撼了,我想把它翻译为泥土与自然的对话。上面的录像是我从他网站上转存到土豆网,所以没有那么清晰了。录像里是一片绝美的海岸,近处的岩石上婷婷地立着一个浑圆的灰白罐子,太阳起起落落,天上云起云散,时而又大雨磅礴,黑夜白昼不停地交替着,而那只罐子还是静静地立在岩石上,浑然不动,背景音乐非常入情入景,天人合一,看着录像听着音乐,你会觉得心胸无限宽广,觉得天空大地好像真的在同罐子对话一样! 这是Adam的大地艺术计划之一,他生活在英国威尔士的西南海岸,大多灵感来自于美丽的大自然。他用当地的泥土混合海边的石头和海藻来做他的陶艺,在这个作品中他把未烧制的月亮形罐子放在自然里,并且用缩时摄影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天气的不断变化,他在一个星期里每三十秒拍下一个画面,拍下了太阳、云朵、星空、月光、大雨的一系列大自然的变化,一共有二十多万张照片,最后将它们连起来成为录像,因为还是泥土状的罐子来自于大地,而现在风和雨又将它带回到自然中,这种感觉有点像石器时代的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他的另一个灵感来自于韩国古代的月亮坛,Moon Jar,非常好听的名字。这种诠释着儒家美学的纯净与含蓄的月亮坛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全世界只有十件左右,它毫无忸怩并带着一点缺陷的美,据说影响了整个东西方的现代陶艺。而Adam也正是被月亮坛宁静又简单的气质所震撼,他说:Keeping the Confucian virtues in mind I now use this pure form as the composition for my work.(在这四年里我都带着儒家哲学的思考,运用这单纯的外形来创造我的作品。)
我被他的作品深深感动着,作为艺术家,他是在真诚地表达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爱与回应。 周五的下午我和sha一起去了伦敦桥下的一个手工木头玩具展,名字叫做British Toymaker Guilder Show,来到英国后,强烈地感觉到了当地人对手工艺的重视和发展。因为sha想为孩子们做木头玩具,所以她看到这些玩具时不由得兴奋地尖叫着。我们来到展览的玻璃墙外,走进去我就感觉自己幸福得都快晕过去了。我最喜欢玩具了,家里收集了一大柜子,在北京读书时,宿舍里也摆了一床,到了英国的两个多月里已经添了四五件有趣的玩偶了。而这次展览的木头玩具很注重审美情趣,更是有意思,我们很难想象木头居然能做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你看啊,有木头做的钱包,有木头做的各种质感的母鸡。一位坐在墙角里做小树的老奶奶,她戴着电影里的老花眼镜,一手拿着镊子一手熟练地动作着,旁边的架子上摆满了她做的各式各样精致的小树,她说她做树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一直是她的爱好,而六年前她左手瘫痪,失去了工作,便每天做起了小树,现在每年她都会去参加一个叫railway的活动,大家卖各自的小东西,而她就在那里卖她自己制作的小树。在说这些话时,她面带微笑,慈祥地看着我们,感觉好像是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善良老人。 那天大多数玩具的手工艺者都在现场,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我们同许多的他们聊天。其中sha特别想学习一个玩具的技法,便问作者是如何做的,我还有些担心他会保留不说,不想他特别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制做的过程,还欢迎我们去他的工作室参观。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来自于一位叫Robert Race的老爷爷,他的作品全是Moving toy(可动玩具),就是转动一个手柄玩具就能自己运动,真不知如何用文字很好地描述它。他的作品非常有意思,用的全是很古老的很有岁月的木头,而做的角色很多都是很简单的尖头小鸟,就算单纯从审美角度出发也是很有感觉的。他的妻子主动同我们聊天,然后把我们引到他丈夫那里,一个头发纯白眼神很纯净的老人。他做木头玩具已经三十五年了,当年他完全是因为爱好而开始,而之前他在学校里学的居然是生物学,他特别开心我们赞扬他的作品,并且让sha发邮件给他,他会推荐给她一些很不错的书。还有很多手工艺者都跑过来同我们聊天。我发现,当你真心赞美一个人的作品时,即便他是大师,他也会非常愿意来同你交流和分享的。 这是那位老爷爷和他的童话玩具车:他们制作的一些玩具作品:
从展览出来的时候我们心里都洋溢着快乐,这里的人都太好了,也许是因为做玩具几十年下来让人的心灵都纯美了的缘故吧,我非常赞同sha做玩具的想法。在我眼里玩具不仅是在小孩子手里,我们甚至不该用‘它’来形容他们,玩具是让每个人感觉小幸福和小温暖的他们。也许很多人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幼稚,但要知道,生命里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些温馨的碎片们。我讨厌许多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它们太过于自我而颓废,好像必须要表达阴晦反叛的情感才是艺术的真谛。 我最喜欢的艺术应该是美丽的,积极的,它能给予人以幸福感,温馨感,而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像心灵导师一般。所以吧,我就从事不了太当代的艺术,自然也成不了太当代的艺术家。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