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巴塞罗那,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一)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终于从西班牙旅游回来了,这六天时间,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句记忆深刻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人的想象,是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

西班牙对我来说,好像一直是一个不解的梦。从小时候知道这个斗牛士的国家开始,还有四年前看的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塞罗那》,就一直感觉到这里是个比巴黎更真实更浪漫又更充满野性的地方,是我最想去的一个国家之一。这次我终于圆梦,来到这里,看到了保罗·高更、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还有三毛的《巴塞罗那》、Barcelona。突然一下梦想就这样轻易地实现了,而这六天的经历好像就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引发了我许许多多对生活对未来的思考。

去西班牙的前一天,我还非常担心,感觉这是我去过的最陌生的地方。对西班牙我没有足够的了解,语言不通,担心与人沟通受阻,打不到车,找不到旅馆。那天半夜醒来好几次,生怕自己会迷失在那神秘莫侧的巴塞罗那。

3月29日上午在学校刚交完论文,我和sha就匆匆地从liverpool street出发,飞往巴塞罗那,直到坐在飞机上我俩才意识到,都不知道待会降落的飞机场是哪个。

入境时,帅气的警察官“啪啪”在我们的护照上敲下章,welcome to Barcelona。奇怪的是,整个机场都见不到一个工作人员。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去旅馆的巴士,才得知巴塞罗那今天有罢工游行,全城交通瘫痪,火车地铁公交全部停运。当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手机网络也很差,好不容易才坐上一辆的士。司机是个黑胡子大叔,不会一句英语。冷冷地瞧了我俩一眼,猛地一踩油门,车就开出了机场。计程表在眼前跳得飞快,数字一路飙升,让我们俩都不忍目睹,却又一脸的无奈。而路两旁的建筑一点都不好看,各种广告和没有文化感的住宿楼,让我都有些失望。而后来还同司机有了激烈的争执,因为彼此语言不同,而且他脾气异常火爆,莫名其妙地冲我们大吼大骂,还愤怒地故意将车开得横七歪八,吓得我俩惊声尖叫:stop it! open the door! let us out!总算从的士上跳了下来,又遇到了几个小流氓似的人物,最后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精疲力尽的我们才找到预订的旅馆。坐在淡黄墙壁的床上,我们两个人面面相觑,一脸地惊惶失措,就差抱头大喊“我们要回家了!”当时对西班牙的第一印象简直差到了极致。

西班牙,我们真的呼吸着这里空气了,终于来到了这里,但是也感受到到了期待与现实巨大的落差。当天晚上俩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翻来覆去到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晨,我们先去买了到Figueres的火车票,走在路上,感觉周围的建筑虽然有些欧式,但都是灰不溜秋的,周围路人的表情也淡漠凝重,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快乐热情的民族。下午去了毕加索博物馆,才对西班牙的印象有所改观。我们坐在巴士上,眼前的巴塞罗那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郑钧的歌:“我的爱,赤裸裸”。至少这里的阳光是赤裸裸的,好像都没有经过大气云层的过滤,直接一股脑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人待在下边被烤得皮肤闷热难耐。车子转过街角,突然眼前出现一片碧蓝的海滩,高高的棕榈树,还有土黄厚重的中世纪建筑,这一瞬间我才感受到了,我真正来到了梦幻中的巴塞罗那!在去毕加索博物馆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西班牙老奶奶带着两个小朋友,她们非常热情地带着我们去博物馆,虽然她们几乎不会英语,但我们用肢体语言和偶尔蹦出的几个单词还能理解对方,最后还在博物馆门口一起合照,sha快活地对小姑娘说:you are a good person!


坐在巴士上看窗外的巴塞罗那海滩,蓝天碧海,非常漂亮,可惜的是车速太快,错过了最佳美景,鲜艳的色彩也被窗玻璃过滤了不少,远没有百度的拍得专业

毕加索博物馆藏在一条小巷之中,很有西班牙的生活风情。建筑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有些像石器时代的洞穴。博物馆十分宏大,馆内的陈列完整地介绍了毕加索一生画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此前我对他了解并不深,没有想到他早期的习作功底如此深厚。站在他后期抽象的作品前,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好像有一股力量把我带进他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太不一样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西班牙能诞生这么多天才的艺术家,高迪,毕加索,达利,还有荒诞文学作家唐吉柯德,他们的艺术都如此地不一样,一个个完全沉醉在自我的想象世界里。走出博物馆,我还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这个神奇的地方一定有一种巨大的有异于别国的什么超级能量,让这些艺术家们肆无忌惮地想象着,生活着,创造着。

第三天,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来到Figueres小镇,这是达利的故乡,也有世界闻名的玩具博物馆,Toy Museum of Catalonia,这个博物馆也是这次旅行很亮丽的地方。一走进彩色的小门,就被叮叮咚咚的音乐围绕,里边大多是上世纪初的手工传统玩具。走到二楼的转角处,听到屋里传来有些伤感的钢琴曲,又觉得心慢慢地静了下来。过一会,头顶传来一阵嗡嗡声,抬头一看,居然是一只铁皮小熊在一根悬在屋两端的钢丝上骑单车,在巧妙的重力安排下,从这一端静静滑向另一端,往返不绝。Catalonia的传统玩具大多由铁皮和木头制成,很少采用现在到处泛滥的塑料,看着一百年前孩子的玩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大堆玩具,印象有点模糊不清了。这里的玩具一看就是被工匠精心设计过的,大多是手工制作,充满了个性和十足的人情味,极富想象力,和现代批量生产的冷冰冰的玩具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一个不大却堆得密密麻麻的博物馆让我们满怀激情地看了三个小时,不时会和sha惊叫喝彩一番。尤其值得兴奋的是,我们还有幸与博物馆馆主的妻子交流了一小会。她是个非常可爱的中年女士,言谈中还教我如何把玩他们博物馆代表性的各式陀螺,还告诉我们这家博物馆悠久的历史。虽然最有趣的是,她几乎不会英语,但是从偶尔蹦出的几个单词,和她丰富的肢体语言,我们居然能明白彼此。


Figueres玩具博物馆,一进门就见到这个摆满玩具的玻璃橱窗

看罢玩具博物馆,我又只身去了达利博物馆,而sha又把玩具馆细细重过了一遍。与安静得有些冷清的玩具馆相比,达利馆简直挤踏不开。博物馆的设计是由萨尔瓦多·达利本人完成的,身处其中,观众时刻都会被出人意外的奇思怪想所吸引。最有名的是博物馆的屋顶上或立或倒的巨型鸡蛋,用鸡蛋来表示生命和变化是达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这里陈列的并非他最好的作品,但还是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最后我和sha从各自参观的博物馆出来,一起坐在梧桐树的大广场上。对面的一把长椅上坐了四个西班牙老人,他们个头胖瘦不一,挤在一起,高高低低,非常幽默可爱。我们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对于sha而言,这个玩具博物馆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她在零九年时写下日记,将来一定要来到这里;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对我来说也像是个遥远的梦,我一直期待自己某一天能来到这个神奇的城市,期待它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而突然之间,我们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我们真的来到了一直想来的地方,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艺术,视野变得如此开阔。我还记得sha快乐无比的笑脸,在阳光下咪缝着眼,幸福地笑着。我们还想起了上次在伦敦看达芬奇画展时遇到的德国艺术家Beate说过的话:“我们来到这个国度,选择来看这个展览,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得到火花的碰撞,再将自己的火花传递给自己国家那些不能来观赏的人。”是的,我们一定要让它们化成自己的力量,既充实自己,又帮助别人,这样才对得起这眼前的一切。

其实这一段旅程跨度六天,实际五天,我们一点都不轻松,整天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大博物馆之间,我们甚至不知道巴塞罗拉有没有什么大的购物场所,我们更像是来巴塞罗那进行文化考察。五天里,参观了三个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达利博物馆,玩具博物馆,本来还要去看陶瓷博物馆,到了门口才得知周一全欧洲闭馆;我们还看了三处高迪设计的以圣家族大教堂为代表的建筑;看了他设计的公园——古埃尔公园,我们走过高迪设计的斜形长廊。来西班牙前我们向老师提到过我们的旅游计划,老师希望我们回去后,能结合自己的旅行给班上的同学做一个专题报告,展示一下我们所感受到的西班牙艺术。很遗憾的一点是,本来准备在最后一天去感受一下巴塞罗拉海滩,可是突然下起雨来,计划就泡汤了,所以只是在第一天的巴士上匆忙看了一眼美丽的海滩。都说旅游是遗憾的生活,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未完·待续)(作者:林逸心系伦敦艺术大学在读研究生)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