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
已经隔了两个周没写日记了,有点轻微的负罪感,好像这两个星期白过了一样。我现在大脑处于混沌状,即便写,也只能像记流水帐一一道来。 太忙了,太太忙了。自从上次的work in progress展览结束以后,感觉就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奔跑。每天待在工作室里做作品。从刚开始有些迷惑和摇摆,到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还有自己的思考里,思路越来越明晰。我喜欢这样在交流中往前走,以自己的想法为主线,别人的提醒和建议可能会让我稍稍偏离一点,向左,向右,有时甚至会绕个弯,然后在一个小小的建议和自己的思维之间,‘砰’地激发一个大灵感。也许局外人看我的作品时会很客观,会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偶尔的一个提醒,往往会让我收获很大。 现在的生活好像太过于简单了,每天都是一样,在家和学校之间穿梭徘徊。我希望这四个月,每天都能沉醉在工作室里,不想再为情感的琐碎浪费时间。打去年来到伦敦,就总是怕时间不够用,总是想,我要多做一点,多做一点。脑子里有无数个新鲜跳跃的灵感,蹦来蹦去,刚刚抓住一个,另一个又跑掉了。其实我还是要学会取舍和专一,不能满脑子天马行空了,要坚持并深入下去,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来。 越来越喜欢陶艺了。每天都好幸福地走进工作室,坐在椅子上,在乱乱的桌子上扒出一块空间,细致雕琢一番,然后戴上巨大的昆虫口罩去配釉室做釉测试。我以前那么急躁的性格,现在居然变得无比沉静,sha对我的评价是:极其沉得住气、很稳重的人。我的老朋友们听到肯定是要笑掉大门牙的。不过话说回来,我在这简单又繁琐的创作里,确实享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每一个小实验都要花上几周的时间,慢慢悠悠一个个步骤下来,锐气已经磨掉了大半。这整个过程就是沉醉在想象里,还有对未知的好奇、突然的惊喜或者失望,因为永远都不知道,明天窑门打开时是怎样一种结果,心态,好像也自然而然好了许多。 昨天晚上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脑子里像沸腾的开水,一个个想法冒出水面,无比活跃,干脆爬起来看了h几集老友记。今天早上又一大早起来给上次的作品拍照片,然后在kate的指导下做了个石膏模具,形状非常可爱。现在尝试各种非常规手法,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呀,我想做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想要布满大半个展厅的墙壁,而且心里对未来越来越有底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很有感觉的作品! 上个周末看了台湾女陶艺家Chun Liao的展览。她的新作品是一系列白色瓷瓶,边缘若有若无几丝新绿色,比起她以前彩虹色的系列而言,我更喜欢这一次观展的感觉。静静端详间,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春天的气息,好像初春的天空,有淡淡竹叶划过,还有清澈的小溪声。而且不知为什么,这组作品很有中国的味道,虽然是完全抽象的,但是背后所展现的气息很是熟悉。在英国有许多著名的台湾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总是更纯粹,充满了自我,但是大陆除了艾未未,再没听到别的有力的声音。 很困了,想好好睡一觉,直到明天艳阳高照。 (作者:林逸心系伦敦艺术大学在读研究生)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