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从Damien Hirst专展说开去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周日起床后,独自去了趟泰特美术馆,看Damien Hirst的专展。

Damien Hirst就是那位做了天价水晶头骨和巨型动物标本的艺术家。对他的最初了解还是在北京读大学时,梁老师的观念艺术课,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连续几个星期的当代艺术的图片轰炸,而Damien Hirst的作品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看着图片的心情,巨大的鲨鱼被切割成几块,悬在蓝色液体之中,观者可以从它的身体里走过,看到它内部的结构,梁老师说,想象一下当你穿过它的内部和走过时的心情。当时就酝酿了很久自己可能会有的心情。而今天,我真的从一只巨大奶牛的两半身体之间走过。


Damien Hirst 创作的鲨鱼标本

Damien的作品,让我有种很复杂的感受,从他早期的作品开始,点画Spot Painting,动物标本,蝴蝶画,所有的主题都是围绕着死亡。最震撼的体验是,与那张着大嘴的鲨鱼直面时,好像恐惧都被封锁在了蓝色的福尔马林液体里,整个世界突然像是被按了暂停键一样,猛地停在了鲨鱼扑来的一瞬间,而我们就在它面前细细地端详着它的每一颗牙齿,每一块肌肉,甚至可以看到它张大的喉咙。这种感受是美吗?在整个展厅里,我一直在问自己。他是在展示死亡和生命之间的美吗?是不是在提醒它死掉的生命,和它生命状态的延续?

另一个震撼的标本,是那只巨大的,被劈成两半的奶牛,分别安装在两个玻璃缸里。从中间走过时,我居然克制不住地想,这一部分是可以吃的,而那惨白的颜色又让人作呕。走到奶牛腹部,居然看到里边隐约有一只小牛的形状,原来还是一只怀着孕的母牛!最后走过母牛尾巴时,我简直快抑制不住,有一种想尖叫的感觉,觉得浑身像被冰块熨过一样。

Damien的另一个代表作,是用蝴蝶拼出的画,从远看非常漂亮,而走近了,则让我觉得很伤感,用无数小生命组成的一个作品。另一件作品:黑色的太阳,也是当年梁老师兴致勃勃拿出来考我们的问题:猜猜这黑色的是什么东西?一整面墙大的黑色圆盘上,堆着厚厚的十厘米。可能因为隔太远,我们猜不出,而梁梁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苍蝇!幸好我有心理准备,但是走过去草草地端详了一下,还是觉得心里发毛。不由自主地撅着嘴巴挤着眼睛,走了出去,现在想一想,这好像是展览里我最常出现的表情。


Damien Hirst和他用活生生的蝴蝶拼出的画

对Damien的作品我说不上喜欢,但是很被他作品里的一种气质所打动,好像在他的世界里,死亡不是冰冷的,是一场绝美的仪式一样,幽默又永恒。哎,我此生都不会忘记,直面张大嘴巴的鲨鱼的惊悚感!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是在等Damien展览前,在美术馆闲逛时看到的一个展览。一位叫做Lamia Joreige的黎巴嫩艺术家,她拍摄了四段影片,采访遭遇过八十年代战争的黎巴嫩人,每个人用某一个特别的物件来回忆当年的故事。这些人的自述非常有意思,在不同环境的世界里,人的思考和状态如此不同。

一个父亲拿着他儿子画的飞机,说当年的自己小时候会画坦克,因为那时飞机还不普遍,但是到了他儿子的童年,战争变成了飞机。他说,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在水深火热里,其实真正生活在战争里的人并不恐惧,因为面对战争已经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如果听到了炸弹的声音,他们就会分析这枚炸弹从哪个方向来,会落在哪里,根本没有时间用来害怕。

另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个银质的香水瓶。他说那年他十五岁,有一天隔壁的空房遭遇了轰炸,那次炸弹爆炸得非常奇怪,巨大的威力把整个房子都融化掉了,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后来他走到房子的遗迹里,发现了这个偶然存留下来并且保存完好的香水瓶,整个房子仅存的物件。他后来一直保留着它,每次拿出来,都会提醒自己,战争有多么可怕,能摧毁一切的美好。

而其中最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关于房子的回忆。那时他十一岁,战争开始后,他和邻居的小姑娘,也正是现在的艺术家Lamia Joreige一起待在防空洞里,而战争让他看到了两面,world of fear, world of happiness.一方面是可怕的战争如何摧毁整座城市,另一方面因为恐惧他和小姑娘相拥在一起,并且亲吻了她,而感受到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好世界!他说从这次战争起,他觉得自己成长为了一个男人。回到学校,他骄傲的告诉朋友,我拥抱亲吻了一个女孩,我爱她!所以对这爱的感受一直伴随着他之后的回忆。在最后Lamia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调皮地笑着说,I love you。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心情大好。从来我们都是以怜悯之心去同情战争中的人们,觉得他们是冰冷、可怜和无助的。而今天他们的故事突然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也许在那种紧张激烈的环境里,人反而会更强烈地体会到很多以往不能体会的情感,每一丝的快乐都被放得无限之大,他们更看得清自己,和世界。而这些珍贵的体验,都会一生伴随着他们,直至永远。
   
真好:)  (作者:林逸心系伦敦艺术大学在读研究生)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