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
今天同mike有了第一次tutorial,这个讲话罗罗嗦嗦却无比可爱的白胡子老师,其实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之强。在我有点含糊不清地说了自己大致作品观念之后,他竟然很准确地把握到了我想要表达的创作命脉,给了我很多实质性意见,包括如何展示,如何提升。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告诉他我做的三组作品,每一组都会有各自想要强调的有趣的点,但是我不确定该如何展示才能把我认为需要关注的点,让观者也能感同身受?他想了想,告诉我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引导观者去关注我看到的东西,太多太杂肯定会让人眼花缭乱,也许在展示时可以隐去作品的大部分,只将其中有特色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这样就有一种神秘感,并且很容易突出细节,欲说还休往往更能吸引观众。想想确实很有见地。 我想我的下一步是做更多的实验和成品,然后找到每一个我想强调的部分。自我认为,我的创作主题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发现,在英国,手工艺品非常注重作品背后的声音,尤其是在学院里,就算你的作品非常美丽,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支撑,就算不上好作品。我们班的helen,她的作品非常抽象而看起来不那么有趣,但是由于她的观念非常好,所以老师很承认她的东西。并且,手工作品又不像纯艺术或者工业设计那样充满了目的性,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材料本身的影响,而改变方向。所以我认为,很多观念想法是在你制作过程里诞生的,而很少有学生能一直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创作,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我们在十字路口分别时,傍晚七点的夕阳亮澄澄地洒在我们身上,那景,真是美极了。 (作者:林逸心系伦敦艺术大学在读研究生)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