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古董市场、龚琳娜和印度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今天早晨刚出门时,还是一身忧伤的情绪,一天下来,整个人又都容光焕发了。

我和kriti先是去了wimbledom古董市场寻找创作灵感,无意闯入了battersea park,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印度qawwali,还有我特别喜欢的龚琳娜演唱,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早上的古董市场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玩意儿,kriti展示需要的各种上世纪初的盒子,木头金属皮质,带着各自时间的肌理感。

wimbledom古董市场人气颇旺,摊主们倒一个个悠闲得很,我看到有个白胡子大伯,旁坐无人地坐在椅子上阅读《泰晤士报》,另一个年轻一点的中年大叔则在专心地玩着手机,他们并不兜揽生意,似乎压根就不是来摆摊叫卖的,倒更像办公室的职员。我记得在北京潘家园时也见过这等景象,当时就在想,他们这样不务正业,拿什么来养家糊口啊。可今天看到他们一样祥和安静的表情,反又觉得自己在杞人忧天,我甚至想,凡能来此支摊,定不是一般人,糊口事小,充当这幅伦敦传统景观的主人公才是意义所在。如果他们因生意不景而撤摊,伦敦就会少了一处传统文化景象和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应该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wimbledom的古董市场跟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和长沙的清水塘古董市场看上去没什么区别


Wimbledom古董市场所摆售的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古董,
近、现代甚至当代的伪古董混杂其中

有时候觉得好像认识身边某个人,突然会发现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kriti性格外向冲动,穿着也时尚,作品却都是关于古老的surface,非常粗糙而无光泽的表面,然后能很安静地拉着坯。上次Yeonsu也是,得知我们在学校stay over行动之后,本以为她那严谨的性格肯定会不理解甚至责备我们,不想她听后一跳老高,大叫:我也要加入,我也要加入!Kriti一直以为我偏向比较安静而女性的东西,没想到我也很喜欢非洲和巴西风格的音乐。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相矛盾的一面,突然发现了,就觉得有趣。

坐在公交上,才发现伦敦满大街的树都挂满了奥林匹克伦敦的标志,感叹我们这些ceramic people真是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平时只是做着陶艺想着陶艺谈论着陶艺,连回家做梦都是陶艺,大多关于伦敦的新闻都是从国内朋友那得知的。以前来伦敦前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读大学时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让我赶上了,当时还兴奋地想着要买谁谁谁决赛的门票,还曾经考虑过答应国内一家报社,奥运期间做他们的特约摄影记者,准备每天发回多少奥运花絮,顺便也赚点稿费。但来了之后才感觉,今年的奥运离我太远,远得我好像今天才知道:哦,马上就要开幕了。我现在不但不想看奥运,甚至很烦因为奥运给伦敦带来的交通不便,到处都是限行。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只是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清静一点,再清静一点,最好暂时只有我的工作室和更多的创作时间。

下午偶然去的battersea公园,才发现其中有一个london festival 2012,是全世界的音乐节,每个大洲都有各自的舞台,分布在泰晤士河畔的六个公园里。我在的battersea公园是亚洲区。先是听了一场印度qawwali演唱,那个叫激动人心啊,男主角演唱的声音都快穿透云霄了,我头一次发现印度音乐有着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所有的视觉和听觉细胞都随着他们欢快的音点跳动着。

而最最让我觉得完满的是,我看到了龚琳娜的演唱。其实我对她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看过她的一次访谈,知道《血色浪漫》里那首凄美的陕北民歌就出自于她,然后在youku上看过她的《忐忑》。但是就这一点点了解,足以让我非常非常喜欢她,这个人本身,就有一种不同于这个严肃世界的魔力,那么真诚朴实,那么特别,声音那么极致,演唱时的表情那么到位。所以当我看到她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觉得自己都快幸运地晕了过去。


龚琳娜正在十分投入地演唱她自己的经典曲目《忐忑》,这首歌由她的
德国老公Robert Zollitsch专门为她量身定做,享誉世界

龚琳娜穿着一身不怎么好看的中国风戏服出现在舞台上,下边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她在现实里看起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性,但是一唱起歌来,那一颦一笑,简直让人的魂魄都跟着她跳动,起伏。在快乐的民歌里,她眉飞色舞,手摇足蹈,在唱《静夜思》时,她那空灵的声音回荡在灰蒙蒙的天空里,整个世界都为她安静了下来,好像只有白云在同她对话,曲罢,她泪流满面,说了一些很感伤的话,最后道,I am so proud to be a Chinese singer,一边用力地鼓着掌,我跟着也鼻子一酸。

因为这次她是唯一的中国代表,曲目大多都是中国民歌,最后是她的经典曲目《忐忑》,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她演唱的绝妙,总之听着听着,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好像跟着她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醉酒一般畅快。

问题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歌唱家,能够无数次在国际性音乐节拿奖,但纵观国内的主流舞台似乎极少见到她的踪影。直到以一曲《忐忑》这样极端的方式走红国际乐坛时,她才走进人们眼球,我一直很纳闷,这算不算是国内音乐界的悲哀呢?

我不懂什么音乐才称得上艺术,但我知道龚琳娜的音乐就是艺术,她在演唱时把自己完全扔进去,陷进去,你会感觉她整个人已经变成一串多彩的音符,全身心都在演绎着一首曲子,她的演唱其实和之前的印度民歌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以为,当艺术到了某种高度,都是能让人切身体会的,它不在乎语言,不在乎形式,不在乎她是不是被授予什么艺术家称号,只要她能将听众一把拽入他们的情绪里,与她一起揉成同一个音符,那不就是艺术吗。

我只能说,Wow!

回来的路上,很久都不能平静,觉得早晨那一点不开心已经离自己好远。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如果我老待在家里,关着房门,反复放大自己那点小情绪,那看到的总是我的小世界。我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挺好,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专注于陶艺,周六周日四处搜寻灵感,彻底地放松。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那么,日子就会很精彩。

明天周日,还想去看非洲区的音乐节,估计每个细胞都会要蹦起来。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