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牛津大学,聆听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周四晚上,Margaret与我同去了牛津大学,参加wolfson college的一个研讨会,研讨会规模不大,在几个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展开,谈论艺术与科学在深处的共通性,how do artist and scientists share common practices.?

无独有偶,这个主题也正是我最近特别感兴趣的,有幸见到这些有名望的科学家,我也斗胆与他们讨论起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来,也正好能帮我解开一些困绕很久的疑惑。Margaret是Wolfson College艺术委员会的成员,我们临走时搜索了一下参加当晚讲座嘉宾的个人信息,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多少受到过科学的影响,科学家则反之。Margaret还有些不开心地叹息说,现在的一些艺术家故意走些歪门斜道,硬生生地利用科学来进行cheap art,从而让艺术家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Wolfson College是一个全研究生的学院,院里新修了一栋白色现代建筑,映衬着中间碧绿的草地,不时看到三三俩俩穿着正式、表情谦卑的人们,像一个个优雅的影子,穿梭在学院长长的走廊里。我注意到,剑桥还选了Margaret的一个作品挂在入门处,非常美丽,夺人眼目。


研讨会开始前,科学家与艺术家准备入场


wolfson college艺术委员会主席Mark在做总结报告

研讨会开始前,wolfson college艺术委员会主席Mark在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接着是自由发言。我很喜欢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神经学教授Paul Mathews的讲话,对于艺术的定义,字典上有许多解释,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行为,而科学则具有创造性,但必须要基于严谨证据的基础上。科学和艺术的共同性是关注世界的内部和本质,找到各自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在生物里可以看到艺术与美学,而艺术之中的科学性则是Bring the new order of way we seeing the world, 并且让科学的有序性强化而夸张化。人类觉得,凡有美感的事物和现象,内部总是会遵循着科学的秩序,就像许多古建筑和画作,无论是它们的结构还是比例,都有着严格的划分。而许多艺术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一些科学原理,从人的角度来认识世界,让他们创作的作品更科学,更震撼。他还提示大家,艺术其实是在诠释人类看不见的明天,而科学与艺术又总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另一个艺术家Lizzie Burns,她从本科到博士读的都是生物学,却于2002年改行成了一名艺术家。她说自己深深地被显微镜下的美丽世界所吸引,生物学让她欣赏到了生命的华美和丰富,希望永远不被停止。她还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她运用了这些元素做了许多首饰。虽然我个人并不太喜欢她所做的首饰,因为可能正是过于科学的严谨,首饰缺少一种美学感,没有太多个人的创造性,但是她的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毕竟她是将严肃的生物学带入到了艺术视角,让人们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神经系统学家Henrietta说到艺术带给她神奇的感受。她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会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有一次她听了一晚上古典钢琴音乐,音乐带给她了非常奇特的感受,让她第二天又能重新回到工作状态。其实这样的例子发生在了许许多多科学家和平常人身上,比如Margaret的丈夫James就狂热于歌剧,经常驱车到伦敦皇家歌剧院听演唱。上个星期我们还笑他一周连续听了三次歌剧,都快成艺术欣赏家了。其实我知道,那是他心理上的一种需求。并且我发现,绝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热爱的一门艺术,他们利用艺术来填补或丰富科学的某种缺口,又让艺术补足他们的内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家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而艺术家则是表现情感世界真实存在的科学家。

讲座之后我们又参加了一个短暂的酒会,在这样既严肃又快乐的酒会上,每个人都西装革履正装出席。很高兴认识了几个人,其中一位看起来其貌不扬,握手后听她自我介绍,原来她是牛津大学英国文学系的老师,心里忽然晃荡了一下:剑桥、牛津,这么久负盛名的地方,我一个黄毛丫头竟然也麻着胆子闯了进来,还荣幸地沾了点它的滋味,不得不说,在这个知识的院落里,沫浴的全是科学与艺术的阳光。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