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与老师之间的通信


原载人民网教育频道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内容

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上周给以前大学的梁老师发去了一封邮件,收到回信,觉得很是欣喜。

梁老师是我在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教授的课程贯通了我们四年始终。老师是一位思想非常进步甚至西化的艺术家,是他把我的眼界一下子从考前班拖到了西方当代艺术前沿。他当时在我们学校也非常前卫,因为无比执着于艺术和教学,性子也耿直,所以人缘似乎并不太好,虽然作品很不错,但也受到过许多挫折。还记得是大一时我听他的构成艺术课,我做了个二米高的大骷髅,就得到他的首肯和高度赞赏,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后来同学们还总开玩笑说我是老师的爱徒。

还记得在北京印刷学院毕业创作的时候,梁老师给我讲了许多在英国学习的见闻和照片,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国度。今年六月,他又作为学者身份来到欧洲考察了六个月,当时我就觉得,哇,勤奋上进的老师,离他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和老师之间的通信,我觉得还挺有意义,值得纪念。

我的信:

梁老师您好!

真对不起,前一段特别忙,也没跟您联系。我刚刚拿到了朋友给我的卡赛儿文献展的照片和录像,她也是特别忙,一拖再拖直到现在。


整个照片文件非常大,2.7GB,我这几天试了好几次也没能传到网上,想问您急着用这些照片吗,如果不很急的话,我下个月会回国,到时候可以刻成盘给您寄过来,或者我回国后抽时间来北京的时候给带过来,正好也拜访您:)

我现在已经毕业一个多月了,毕业后有幸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协助英国一位挺有名的灯具陶艺家工作,她名叫Margaret O'rorke, 在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工作的精神和方式。

我感觉自己一年下来确实改变了很多很多,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好像比过去五六年都精彩,眼界被大大打开了,见到了很多梁老师以前给我们放的幻灯片,这一段还有Anish Kapoor之类的展览,非常棒。而且感觉在西方国家生活,更加让人关注和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梁老师必定也有这样的感觉。我最后的毕业创作灵感来源于日本的美学宅寂,是不完美、不永恒之美和自然美的结合,老师可以看一下我的网站:www.yixinlin.com?。最近刚刚有更新,加了一些注释。那次展览非常成功,我觉得还是西方的土壤更适合我发展,他们更会去欣赏我那些尽管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作品,我最后居然卖掉了所有的作品,包括一些本来准备扔掉的半成品,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英国艺术家也在毕业展上收藏了我的一组陶艺作品,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而我的那些作品如果在中国,估计会是另一种审美方式和展览效果。

希望您能多给我一些建议。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会先回国,可能在景德镇或者北京的陶艺工厂工作一年,然后再到这边来继续进行半实践性的博士生,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能更加学术化,这样我也不需要仅仅用作品来养活自己,梁老师您觉得呢?

不知道老师最近在忙些什么?新一轮的学期又开始了,估计您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力充沛。我在这里学习时经常会想起您,想起你说过的话和教给我们的东西,真是太受益匪浅了。那个陶艺家Margaret总是说到她的老师Lucie Rie,一位非常杰出的英国陶艺家,她说 Her spirit is already inside me, and will always company me,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对艺术学习的认识,都受到了太多您的影响,真的非常感谢你四年的教导。下次我回北京了一定会来拜访您,交流一下,也看一下学校的改变。

祝您一切都好 :)
林逸心

 

梁老师回信:

你好,逸心!

谢谢你的资料,不着急。你回国带给我或寄给我就行。我在网上看到你的作品,感觉很好,很细腻,很纯粹。尤其是像花蕾的那几件,我很喜欢。祝贺你能够出售所有作品,这说明你的作品真正实现了它们的价值。有一点体会跟你交流,作品可以再考虑一下文化的背景,在尝试不同艺术语言和技术的同时适当要融入你自己和民族的审美特质。在西方的艺术语境下,这样的作品才更加有意义。我也看到你在英国帮忙老师的作品,她做的灯非常好。而且作为一个外国人,她能把自己对不同文化和哲学的理解加入其中,尤其难能可贵。我非常喜欢她做的竹子那个作品。她的作品非常纯粹,已经提炼到了文化和哲学的高度。作为艺术家,这是衡量艺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你还需要在文化上面加强学习和理解,要积累各种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底蕴和自己人生阅历。这样你的作品才会深刻而更加纯粹。还有,要时刻提醒自己从开始就跟别人拉开距离。这一点在西方更加重要,因为他们非常关注一个成功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这也是他们认可你的前提。

你的未来计划很美好,就按自己的理想努力。当代陶瓷艺术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与西方相比差距很大。而且,国内艺术环境和氛围也远不如英国。趁年青多些学习机会就一定要好好抓住,如能待在那就很好。好的,这里不多聊了。如回国到北京你就回趟学校,我请你吃饭。我们见面再细聊,好好听听你这一年来的感受。还有,有好的艺术资料就多拍一些,你如有空整理一下考拷些给我。预祝你回国旅行愉快。回来见吧。

梁老师

 

注:关于在英国的日子里――林逸心留学日记 您有任何想法或意见请发邮件至:ualbeijing@163.com

返回伦敦艺术大学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