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 ||
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 | ||
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 ||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 ||
Wimbledon College of Art |
伦敦艺术大学 | ||||||||||||||||||
|
||||||||||||||||||
北京课程--北京硕士预科班活动侧记2012年2月 |
北京硕士预科班活动侧记:2012年2月 随着新一轮面试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来到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预约面试,准备面试,参加面试。每天我们都能够看到同学们忙碌的身影。硕士预科班的同学们也是一样,一边积极地准备着自己的作品集,一边努力的备战着雅思的考试,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刚刚到达北京代表处的Jonathan Kearney,是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 硕士数字艺术(Digital Art)专业的导师。同时他也是此课程——北京硕士预科班的课程导师。在为期一周的行程里Jonathan会集中为即将参加3月底面试的同学们进行作品集的指导。由于Jonathan同时也是数字艺术专业硕士面试官,预科班的同学们能够在面试之前,集中的接受面试官的指导,机会非常难得。 在课余的时间,我有幸同Jonathan关于课程进行了一次交流。Jonathan很健谈,很直接也很幽默,还会说一些基本的中文,偶尔交杂在句子中的确让人忍俊不禁..... 访谈实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硕士预科课程呢? Jonathan: MA 水平的课程同BA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专业性、实验性、探讨性更强。很多学生一开始都非常地不适应,往往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磨合。本地学生如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有语言上的障碍就更为艰难。这个课程会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机会,英国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和全英语的授课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很快融入将要面对的在英国的硕士课程。 你的学生里面有中国学生,你本人也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中国学生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Jonathan: 我和中国的学生有很多的交流。 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英国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一点上,除非要有突破不然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会有很大的麻烦。在学习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发现世界而不是被别人告知,当然,也没有人会告诉你该去做什么。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中文也知道.....)学习中不应该是这样,在课程上中国学生应该更主动,更积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够交流和探讨。他们一旦跨越了这个障碍都是非常优秀的,我的学生有很多是这样。 你认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伦敦艺术大学学习最具挑战性的是什么? Jonathan: 语言。语言。当然是语言!在MA的课堂上需要很多的小组讨论,同导师的讨论。只有具备了交流和讨论的能力才能有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尤为重要。 你会给想要申请伦敦艺术大学硕士课程的同学们什么建议? Jonathan: 参加由我参与的硕士预科课程!(笑…..)。的确是这样,经过这个课程的学生和没有经过的学生相比会有差别,在面试录取中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也不同。面试官清楚什么样的学生是符合硕士标准的,什么样的学生是具备竞争力的。 同Jonathan交谈的过程是很愉快的,他的亲和、直接、幽默让我能够想象他一定拥有不少中国学生粉丝。而对想要申请硕士课程的同学们来说,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敢于质疑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是必须要具备的。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在前进的路上有我们同行,希望在这申请的关键时刻北京代表处的艺术设计硕士预科课程能够陪伴同学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
||
报名电话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B620 |